分段環島爽樂活動力之一:放鬆與放逐
騎車旅行的本質就是要放鬆所有「騎車運動」的勁,不ㄍㄧㄥ自己的方式就是要從內心透視自己是否要跨越更多更大的騎車領域。一次完騎環島與意志力挑戰潛藏著「騎車運動」精神,口頭說要放慢,但一踩出去那股勁就非得騎ㄍㄧㄥ到爽。(說與作 – 真不容易啊!)如果你真的是要嚐試騎車旅行的魅力,就請歸零回到原點,檢視真的要放鬆所有「騎車運動」的勁。騎環島一旦快起節拍,什麼樣的美景都是過眼雲煙,不容易留下深刻回憶。而放鬆騎車是能夠咀嚼吸收沿途所見所聞,用慢騎、慢活來發酵,才能將騎車運動與騎車旅行融合得最舒暢、剛剛好屬於自己的踩踏節拍。放逐的心態更是放鬆的昇華,你能全然停頓數天工作或家人聯繫,心無旁鶩投入一個未定的旅程中(事先有基本安排食宿,但視每日旅程告一段落的時間點,彈性修正率性旅行),「放逐」的箇中滋未必能全然深刻體驗。
分段環島爽樂活動力之二:呼吸台灣人情味
呼吸是要走出戶外,吸收融合大自然的氣息與人情味,就如同汽車引擎汽缸需要充分氧氣不斷燃燒汽油才能持續產生動力;如同騎自行車更能促進心肺功能,不斷保持肺部吸氧、吐氣節拍與踩踏頻率,保持持續前進的動能。人情味更是要彼此有來有往的對應互動,就像呼吸時吸氣、吐氣一進一出的動能,不斷感受人與人的互動,人活著是需要動能與互動,活著才會更有意義。騎車分段環島可以放慢腳步、深入鄉鎮;體驗濃郁人情味在彼此關心與掛慮、羨慕與佩服的互動間發酵;既使路況不熟問路,指引的熱忱溢於言表的感受,人情味才會撥酵出味道來。找出自己想去接觸台灣的主題,試著順道去拜訪久未謀面的老朋友,不要在乎或刻意沿途安排食宿;隨遇而安去感受浪跡天崖的不定性。更不需埋頭苦騎,這不是分段環島、呼吸台灣人情味的調性與精髓。想想哪些是非得必要去體驗經歷的,就要給自己多餘時間去呼吸體驗,事先弄清楚台鐵環島沿線火車站攜車方式與時間表就可隨時分段接駁;分段環島就是要紓解短時間的倉促,在沒有連續時間一次騎完環島,卻可安排個人零散暇餘時間組合完成分段環島行程,逐漸我們就可能騎出每次分段環島不同路徑的體驗。
分段環島爽樂活動力之三:分段圓夢
騎車旅行慢嚼細嚥是必須以分期付款方式!擺脫迷思,讓更多沒有長假期、無法儲存一次完騎體能的大眾,或是曾經一次完騎環島但意猶未盡,分段逐次搭配台鐵環島火車,以「環台騎車旅行國道」路網主架構或綿密路網,更深度體驗認識台灣319鄉鎮。一次很難築的夢,多次分段圓夢更貼切!
分段環島爽樂活動力之四:騎自己的「環台騎車旅行國道」
現有自行車環島路線(主要汽車道路)不外乎有135種組合方式。
西部3路徑(台1、台3、台17西濱)x 南部3路徑(台9南迴、台26、199)x 東部3路徑(台9、台11、193-197)x 北部5路徑(台9北宜、台2北濱、2丙106、2丙台5、台2北海岸)
騎車環島只是快速繞一圈、騎車環台灣是深入旅行認識體驗台灣,兩者差距很大。《慢騎・分段環島》這本書出版時介紹第136條環台灣方式,你可以悠閒的放慢避開主要汽車道路,找尋分段環島爽樂活!「環台灣自行車國道」讓更多分段圓夢的人有所依循,跳脫絕大部分現有環島騎台1公路、台9公路等車輛繁多吵雜、空氣污染、騎車安全品質備受干擾的省道路線。串台灣山川之美、濃郁人情味、騎車因安靜而泌出的五感抒發騎車樂趣。FLCA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從2012年就已經在推動舉辦「五段五次分段環島爽樂活」串起來1760公里,要分次深入台灣串連 – 合適環台灣 – 的自行車國道路網,這又是第137條環台灣騎車旅方式。
「環台騎車旅行國道」的本意與內涵:
- 將自行車位階提昇至如同汽車高速公路對等重要的「國道」地位,真正實際接軌Cycling世界潮流。
- 期盼直接由中央政府來管轄、統籌、維護的自行車國道 -「國家級道路」。尤其是交通部觀光局、公路總局、鐵路局三個直接相關單位。因為騎車旅行是環世界地球人的交流,需要具有國際性旅遊服務、統合全台現地指標系統、雲端建置、聯結大眾運輸的單位。
- 調整由交通部運研所發展的環島1號線(很難深入串聯各區域屬於騎車旅行類型的觀光旅遊),幫助目前各地方政府無法統一聯結雲端服務、現地路標系統無法對應指引與長期維護保養,現下行政單位-體育署更無法跨越整體自行車觀光旅遊的窘境。
- 我帶動FLCA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從2012年開始已經獨立建構發展細密完整的「騎車觀光旅遊」有形與無形行程,尤其是「不落系列瘋樂活 – 新風貌騎車一日旅行」早已散佈全國各主要縣市,而且也已經破除騎車運動型迷思(環島騎車與晶片計時賽事活動)。
- 「自行車專用道」過去定位為全民運動的階段性任務早已經完成,如何轉化聯結可運用有觀光旅遊價值自行車道與景色優美鄉間道路為「環台騎車旅行國道」,同時破除長期依附在主要汽車公路的迷思規劃,推展全然以自行車旅遊行程著眼,建構「騎車觀光旅遊路網」,非常需要由交通部上述三個單位齊力推動。
- 經由「環台騎車旅行國道」推動,讓更多騎車人更深入認識體驗台灣,跳脫一次環島運動型完成意志力。